在感情中你是否經常不確定對方是不是愛著自己,更不確定自己是因為哪部分而被愛嗎?我們原本以為自己可以不再害怕孤單、恐懼寂寞的,但在一段感情裡卻又在找不到對方時變得歇斯底里; 我們原以為自己脾氣很好的,但在跟情人交往時卻變得異常容易生氣。這些在情感中的焦慮狀態都一再顯示你的『自我感』是否充足。
而自我感正是你感覺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,是否是夠好、值得被愛的個體。
當我們進入戀愛之中,我們會把小時候與主要照顧者的依附關係,重現在戀愛之中。若在我們成長過程中,這些心理需求有被好好滿足,照顧者對待你的方式,會被你的自我吸收消化,進而內化成你的心理功能,從而使自己有能力具備成熟的獨立性。可是,相反地,如果你的需求沒有被滿足,就會感到匱乏或感覺這個世界對你並不友善也不安全,那麼,你就會在成年後的關係中,不斷尋求以下 3 種狀態,來試圖穩定自我感:
1. 需要不斷被讚賞,感到被肯定
不論在生活或情感中,你都會不斷尋求肯定,也容易為了肯定,而委屈或掏空自己。這也說明麗莎為什麼做得不開心,還是繼續討好。
2. 需要與人融合,感受到安全與支持
在幼兒發展階段,若照顧者能提供穩定安全的養育環境,則孩子多能發展出客體恆存的認知,也就是就算照顧者不在身邊,孩子也能有安心感;知道照顧者就算不在身邊,也是在某個可預測的地方,不會過度恐慌害怕。容易情感焦慮的人,往往缺乏客體恆存的認知,導致他們在看不到人時會容易不安,而他們與人融合的方式,有時需要全面掌控或完全透明的關係狀態,才能讓他們稍微安心或感覺被愛,卻讓伴侶感覺窒息。
3. 渴望從安穩的關係,獲得修復與替代性的安全感
在我許多情感諮商的經驗裡,個案往往都是要不到愛的一方,因此一直跑來問我怎麼改變另一半、讓另一半成長。因為他們身上的匱乏感太過強烈,一直渴望別人愛他,而將雙眼執著地放在另一半身上,等著另一半變好之後能更穩定地愛他。
而另一方面,你也會好奇究竟一個擁有成熟自我感的大人,具備些什麼特質呢?以下 3 種讓你體會之間的差異性:
1. 擁有自尊的調整能力
你不會因為別人一句話或一個行為而失去自信。也就是當你做的事情原本期待對方很開心,但對方卻沒有時,你不會因此傷心或暴跳如雷。
2. 能享受生活樂趣
不需要透過他人來豐富自己的生活,你可以安排自己的生活來取悅自己。
3. 能感受到生命的意義
你不會因為他人的離開就感覺生命索然無味,也不會因為沒人陪伴就感覺人生黑白,你就是充滿光芒與色彩的存在。
相信此刻的你已漸理解自我感穩定與否的差別。當自我感不穩定時會讓你將全副心思都關注在對方的行為反應上,因此你要做的練習就是如何將眼光放回到自己身上,時常給予自己讚賞肯定,每當不安焦感再度突襲時,先深呼吸一口、告訴自己這是個絕佳向內探索自己的機會。藉此一步步練習帶給自己安全和支持的力量,你就能逐漸成為擁有成熟自己的個體。
本文出處:
本文為專欄作者的觀點,不代表 +NESS立場,不承擔法律責任。
圖片來源若有侵權,請聯繫作者刪除。
責任編譯: Vika Lin
Kommentare